第二組:神尾潤家,凌秀玉,蔡昆旻, 李宜珈,黃浿程,陳威丞
1. 下列何者不是民間信仰?
A:彌勒菩蕯
B:玄天上帝
C:天后聖母
D:觀音媽
答案:A
2.下列何者不是宗教信仰活動的意義?
A:凝聚當地社群
B:延續傳統文化
C:守護神明的地位
D:在地知識文化
答案C
3.請問下列何者不是宗教信仰的主要特徵?
A:教派界限混淆不清
B: 地方色彩濃厚
C:政教衝突明顯
D:神靈繁多和功能分化
答案:C
4.宗教的元素中有一項為信仰象徵 以下何者不是在此範疇中
A.十字架
B.香
C.平安符
D.遶境進香
答案D
5.宗教的類型中有一種為天啟宗教以下何者並不是此類型之一
A.基督教
B.道教
C.伊斯蘭教
D.猶太教
答案B
6.宗教組織的形式中何者常與政府有相關聯?
A.宗派
B.教會
C.異教
D.教派
答案B
7.祭祀圈的定義為對某ㄧ神明或廟宇具有義務性共同參與的居民所組成的區域,以下何者不是祭祀圈的特性?
A:祭拜多神
B:具有地方性
C:組織成員是義務性的
D:地方公眾祭祀具有包容性
答案:D
8.
下列關於宗教標準化的敘述,何者錯誤?
(A) 由美國人類學家於1985年提出
(B) 宋明理學家利用文字改變國家禮儀、文化象徵權力在地方推行教化,這是一種宗教標準化
(C) 宗教標準化形成之文化力量,具有滲透力、瀰漫力,可以用來解釋跨越省份、世代的權威
(D) 權力的文化網路,指的是一切正式的人際關係網及其象徵與規律。
答案: D
9.
下列哪個不是祭祀圈的功能?
(A)調和社群,處理社會糾紛
(B)凝聚社群,培育共同歷史感情和集體記憶
(C)呈現在地文化,代表整體力量與形象
(D)提升經濟能力,促進節慶活動商業化
答案:D
12週文化人類學對政治的小組討論
(第05組編號3張柏年、11楊啟英、14楊士緯、15連珮岑、16方晨翰、20穆彬佩、33何明香、34王基圓、40张定蘋)
《社群媒體與選舉結果的關係研究》
ㄧ、越來越多政治團體利用線上社群媒體與線下人口普查等資料,推估選民的政治立場進而量身訂做宣傳策略。在此之後,社群媒體與選舉結果之研究蓬勃發展,但仍然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
二、所以我們認為一為社群媒體是否能提供預測選舉結果簡單且有效的方法。二為社群媒體預測選舉結果是否受到選舉屬性影響。
三、透過在Facebook貼文之按讚、留言及分享數與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的選舉資料,整合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四、期待看出平均按讚與留言比例能呈現選舉結果的相關係數。
第一組
910881292蕭妘羽
41184254 伏慕優
40984218I 陳怡親
41184237I 陳嘉樂
40984255I 何玉蓮
40984250I 蘇雅珍
壹、設計一個研究方案,以觀察本週台灣地區的選舉為目標,提出你們的想法,包括到什麼地方去觀察,觀察討論的重點為何?請快速設計一個研究方案出來。
一、方案:
以馬尼、谷阿莫、蔡阿嘎等人對台北市長政見之評論分析
二、觀察討論的重點為何?
(一)對人格的觀察:
E.g.馬尼:表示台北人太過溫和,揭露台北人的真面目
台北人在描述事情不會直接講,習慣用影射、隱晦等方式,做作模樣讓人超討厭>
(二)民眾最關心的議題:
E.g.台北市的三位候選人對台北少子化的不同看法,從不一樣的角度解釋少子化之原因以及解決方案。
第三組
今日出席成員:林佳蓁
Q: 請各組根據課本上文化人類學對政治的討論,設計一個研究方案,以觀察本週台灣地區的選舉為目標,提出你們的想法,包括到什麼地方去觀察,觀察討論的重點為何?請快速設計一個研究方案出來。
研究方案:造勢大會的「成功」與否和選舉結果之關聯
造勢大會為臺灣選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總統到里長,各級候選人幾乎都會舉辦造勢活動,分享政見、發表對手惡評、勁歌熱舞等、信心喊話等,以凝聚力量與支持聲量,所謂的「選前衝刺」究竟對選情的影響有多大呢?熱烈的迴響是否會影響實際支持的行動?
可藉由實際參加活動並觀察參加者年齡層、人數、反應等,推測可能的結果。
11/21Q:根據課本上文化人類學對政治的討論,設計一個研究方案,以觀察本週台灣地區的選舉為目標,提出你們的想法,包括到什麼地方去觀察,觀察討論的重點為何?請快速設計一個研究方案出來。
第四組組員:詹方翔、謝昀廷、王興怡、楊娟娟、李婷婷、陳盈晴
觀察地點:候選者的競選總部、服務處、馬路上、社群媒體
觀察目標:競選者的宣傳方式及手法影響台灣民眾的投票的程度
觀察重點:
1.路上發放的文宣品、競選小物(水、面紙、扇子…)
2. 廣告看板、旗幟、布條(鄉下居多)
3. 工讀生穿背心人體看板
4. 造勢晚會
5. 根據競選者的形象所創作的歌曲
6. 宣傳廣告車
7.和網紅合作(木曜:一日幕僚體驗)
執行方式:採訪競選者是否有相關數據能提供給我們何種調查宣傳方式最有效
第六組 組員:江佳容、黃美蘭、魏瑜萱、劉承凱、陸上雅賢、劉敏清、連韋翔
很多候選人的助選團隊會在路上或轉角發放有其候選人資訊的衛生紙、扇子、口罩等等,我們認為這是為了讓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這些物品時可以對候選人有再一次的記憶。而宣傳車也是一種加深記憶的手段,我們選定這個主題是因為最近恰逢選舉風潮,隨處可見這種現象,而我觀察的重點是,通常發放具有文宣的選舉贈品都是人工進行,較宣傳車可宣達範圍小,但為何目前較常見的卻是人工方式呢?
我們認為是因為民眾對於有時互動宣傳效果更為印象深刻,也正如老師在課堂中提到關於候選人會挨家挨戶「握手」這件事。或許是為了更貼近民眾,透過實際互動的方式還能噓寒問暖,比起宣傳車是更深入的。宣傳車可以傳播的範圍更廣,卻也更容易引起民眾對於聲響的反彈,我們認為這是個有趣的選舉現象,而選舉贈品也反映著候選人對於時事的關心,因此近期常出現的贈品除了衛生紙還多了口罩、酒精噴罐等等。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