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八章、第十章考題
第一組
910881292蕭妘羽
4118425I 伏慕優
41184237I 陳嘉樂
41184231I 合瓊梅
40984247I潘若晴
40984229I林宜萱
40984255I 何玉蓮
一、由於資訊科技帶來的便利,人際間的互動不受時間、距離、地理和語言的限制,透過網路的平台來進行各種知識和工作的分享。個人和國家都在全球化的浪潮裡找尋自己的定位。請問,我國面對全球化的浪潮,應採取哪些措施? (甲)臺灣應積極援助經濟較落後的國家,回饋國際社會 (乙)為了營造國際化的社會,應該將英語訂為官方語言 (丙)為避免傳統文化流失,應積極保護各項文化傳統 (丁)反對跨國企業在臺灣設廠,以免危害中小企業的生存 (戊)積極培育人才,提高產業競爭力
(A)甲丙戊
(B)甲乙丁
(C)乙丙丁
(D)乙丙戊。
答案:A
二、下列何項不是疾病起因之一?
a. 個人論
b. 自然論
c. 文化論
d. 社會論
答案:C
三、國際間交換學生計劃日益增多是屬於哪一種全球化的特質?
A. 文化全球化
B. 知識全球化
C. 學習全球化
D. 在地全球化
答案:A
四、全球化的文化後果,出現哪種取向?
A.同質化趨势、兩極化趨勢、交雜化趨勢
B.同質化趨勢、主流化趨勢、科學化趨勢
C.科學化趨勢、兩極化趨勢、倒流行文化趨勢
D.同質化趨勢、主流化趨勢、科學化趨勢
答案:A
五、當代臺灣社會由於歷經了長時期的移民活動與全球化的變遷經驗,呈現出多元文化的型態。下列關於它的陳述,何者正確?
(A)民主化的趨勢減低了臺灣多元文化的發展 。
(B)多元文化的刺激是臺灣文化變遷的來源之一 。
(C)在臺灣,本土文化與多元文化彼此對立,難以融合。
(D)政府毋須刻意維護少數族群文化來維持文化多樣性。
答案:B
六、以下關於疾病的起因何者為非?
A)個人論認為是超自然力量或人為引起
B)自然論認為體內均衡被內或外在破壞產生
C)社會論認為心理疾病的根源是社會結構
D)宗教論認為疾病是由於人類犯錯引起神的不滿
答案:D
七、下列何者關於 diaspora (離散族群)是錯誤
1.African diaspora
2.Encyclopedia of diaspora
3.global diaspora
4.calculability
答案: D
八、哪一項有關村落頭人(village head)的描述並不正確。
A. 是傳統部落社會中的地方領導人。
B. 產生的方式是世襲或推薦。
C. 具有一定的政治權威規範部落。
D. 要負責主持部落的宗教儀式。
答案:D
九、部落中有「粗耕、畜牧為主的經濟體系,有以物易物的交易行為。」是政府組織四種類中哪一個?
A:社會組織
B: 經濟生活
C:宗教發展
D:權威
答案:B
十、下列何者定義是正確的?
甲.全球化- 資訊技術及其產業的迅速發展,直接推動國際貿易、跨國投資、國際金融的快速流通,使整個世界經濟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乙.在地化- 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國或民族基於歷史傳統、社會文化、政經結構等不同,保留自我特色與風格。
丙.全球在地化- 他是全球化與在地化的結合,意指個人、團體、組織、公司、社群具有思考全球化行動在地化的能力與意願。
丁.在地全球化- 他是全球化與在地化的結合,意指在地的商品,包括文化產業,只要品質優良、價格合宜、行銷策略成功,全世界就是市場商機,利益無盡。
a. 甲、乙、丁
b. 甲、乙、丙
c. 甲、丙、丁
d. 甲、乙、丙、丁
答案:D
個人作業-王興怡
12/12報告撰寫主題
第四章 報告撰寫主題
1.請根據課本家庭與婚姻制度的案例,解說台灣家庭結構的特殊情況,並且說明台灣的家庭與婚姻制度所發生的社會變遷的特性。
第五章 報告撰寫主題
2.請根據課本上經濟發展與生態自然觀的案例,找尋相關的案例來印證,已說明經濟發展與生態自然觀之間的關係。
1.(1)根據課本家庭與婚姻制度的案例,台灣家庭結構的特殊情況有:
(一)婚外情
(二)家庭暴力
(三)離婚率提高
(四)單親家庭漸多
(五)外籍新娘與【新台灣之子】
(六)老年化與少子化問題 這些等等。
(2)台灣的家庭與婚姻制度所發生的社會變遷的特性(以南投縣竹山鎮社寮里為例):(一)農村社會,(二)人口外流,(三)聯邦式家族,(四)鄉民社會,(五)家庭型態,(六)婚姻情形,(七)祖先祭祀 ,(八)現代化的適應。
結論:社寮在現代化衝擊下,家族的結構與功能以慢慢改變,但此轉變並不意味傳統家族的解組,而是導致家族型態的分殊化。聯邦式家族的出現即是其中一種型式,而造成形式的家族且在功能上漸有取代傳統擴展大家庭的趨向。
2.《幸福宜居生態城市之研究》這篇文章裡有著經濟發展與生態自然觀的案例。也知道了經濟發展與生態自然觀可以說是相容並蓄,而非對立;兩個體系具有相依相成之互動關係;以人為中心的經濟發展,必須與自然維持和諧。
https://rdnet.taichung.gov.tw/media/428240/31218164631.pdf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